老年人要将生活、家庭、健康、疾病以及业余生活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妥善解决,在实际生活中,要能够了解自身心理变化,对于出现的各种变化做到愉快接受,保持乐观心态。
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、作息时间,根据自己的兴趣、爱好、身体状况选择性地进行运动。包括慢跑、太极拳等体力运动和下棋、打牌等脑力运动,既能增强体质,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。
除了得到外界的帮助外,老年人还要学会克服消极的不良情绪,改善社会心理状况。读书、看报,积极参与各种科学健康的文化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,提高老年人自身的文化素养,增长见识、开阔眼界,“老有所为、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”,可促进良好的心理建设,推迟老化,并保持身体健康。
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社区活动,若参加集体形式、较高强度、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,能更好地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。广泛发展兴趣,积极参加社区的文娱活动,提高生活乐趣,结识更多的朋友,将自己的内心敞开,多与他人交流,扩大情感支持网络,从而实现“积极老龄化”的目标。